本文转自:江苏经济报
“变中守恒”: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
□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成 璐
摘要:教育部颁布的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是当前的教育指导思想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自觉地按照新课标进行教学,又要具备提升应用新课标教学执行的能力,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新理念,切实贯彻新变化,继而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。“变中守恒”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有之义:坚持课程标准、教材单元意图、单篇文本实质,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命的自觉履行;以求真务实为基本点创设多元学习情境,以多彩学习活动为着眼点设计和以语言文字训练为着力点,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本然的追求。
关键词:新课标理念;小学语文;课堂教学探索
新课标是传承和超越,教师不仅要及时重视新课标中“变”和“不变”的问题,更重要的是要敏锐地探究“变”中“不变”因素;当我们积极实践新课标理念时,亦要不忘坚持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及教学基本规律,从而真正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。
一、新课标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价值
(一)满足新课改的要求
通过对旧版《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》进行解读与分析,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当前“一切以学生成长为本”的基本原则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实施,重视“儿童味”和“生活味”教学,重视大单元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实施,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,从而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(二)满足学生的需求
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,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,会使学生感到厌烦、疲乏,不但学习积极性不高、主动性不强,还会感觉语文学习枯燥无味。为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诉求,取得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,老师要对原有教学方法进行革新,探究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,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情境下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。
(三)促使优质教学效果的实现
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发现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,普遍存在课堂氛围严肃、学生积极性不高、师生互动少等情况,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。所以,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,需要不断地转变教学方式。
二、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
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,小学语文课堂已不是教师们的“独角戏”。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,教室变成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场所、思维碰撞的重要阵地,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加强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,构建互动课堂。
(一)趣味课堂导入,调动学生兴趣
课堂教学的头几分钟是捕捉学生注意力最有利的时机。我们可以对课堂导入方式进行创新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融入教师营造的学习氛围,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的热情。
在《乡下人家》教学中,我们可以通过使学生融入乡下人家课堂氛围来进行教学。“趣味课堂导入,调动学生兴趣”,在导入环节就请学生闭着眼睛用心去听一首苏州评弹《长漾之约》。吴侬软语叙述苏州乡村之美,在娓娓道来中,让学生对乡村人家生活有一个初步的感受。孩子在不自觉间进入了乡间,闻见了田野芳香,唱起了乡村歌谣,开启了乡间征程。创设有趣的课堂导入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乡村田园生活中的情调,又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。
(二)注重情境创设,丰富情感体验
将情境教学方式灵活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,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心情感,又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领悟课文内涵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时,应该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设置,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,提升其语文素养。
在《观潮》教学中,可通过“重视情境创设,充实情感体验”这一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活动。“谁真见过钱塘江大潮呢?谈谈自己的看法。”当同学们分享了观后感后,为了加深同学们对钱塘江大潮的理解,可以放映钱塘江大潮视频资料,通过视觉、听觉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钱塘江浪潮的雄伟壮观,全面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,既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,又可以使其情感体验变得更为丰富。
(三)重视合作探究,增强自主意识
新课程倡导学生以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精神去学习知识,在合作学习中碰撞思维火花。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常常很难长时间集中,但他们非常喜欢参加集体活动,而且还渴望能在他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才能,获得老师和学生们的肯定。所以,在课堂教学实践当中,可借助学生这一特征,通过3s合作学习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。
如在《三衢道中》的教学中,为使学生领略到诗中的意境、春之美、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,从诗中领略到诗人情感上的变化,可设探究性问题:从诗歌中你是否能够看到诗人的情绪有什么变化?你能理解‘泛’和‘尽’两个字的意思吗?然后通过小组讨论,让同学们感受诗人“由游兴甚是有些失望又有些意外”情绪的变化,在同学们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此诗后,精读古诗为诗歌作画。“注重合作探究,强化自主意识”,一幅含有梅子、小船、溪流、绿荫、黄鹂等场景的绘画作品生动地呈现出来,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。
(四)组织读书活动,拓宽学生视野
新课标下教学强调要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,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性的读书活动,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和交流展示的舞台,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,也使他们发掘了内在潜质。
如教学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一文后,同学们都表现出对小女孩的痛心之情,可将《安徒生童话》整本书推荐给同学们。“组织读书活动,拓宽学生视野”,教师可组织一场趣味读书会,就“你喜欢的童话人物”这一话题开展讨论,可以讲述人物的精彩内容、写心得体会、摘录精彩内容等,使学生开阔眼界,积累习作素材。
(五)鼓励学生质疑,突出主体地位
质疑是推动万物前进的不竭动力。在新课标的推进下,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显著提升。课堂上,教师可多激励学生发表意见并共同探讨。
如在《题西林壁》教学中,可采用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,凸显主体地位”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。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古诗中包含的真理,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质疑,进而组织他们进行探讨,通过发散思维加深理解。古诗教学中的难点是体悟诗境,比如“岭与峰有何不同?”儿童经常提各种问题,教师可把所提问题列于黑板之上,然后带领学生一一讨论,共同完成,以深化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。
(六)开展实践活动,实现学以致用
新课标倡导学生多看书、读好书,教师可借助大量阅读实践活动取代课堂上的单一说教,既能促使学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,又能帮助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,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。
“开展实践活动,实现学以致用”,《只有一个地球》的教学,为了提高同学们珍惜资源和保护地球的自觉性并落到实处,可以布置为期一周的实践作业,要求学生对家庭中一周实际用水情况进行调查。指导学生对洗漱用水、饮用水等家庭用水进行分类,分析是否出现水资源浪费情况,并对浪费水资源总量进行估算。这样做既能加深同学们对文章主题的认识,又能提高同学们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。
(七)多元教学评价,树立学习信心
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朋友。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理解学生,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,学生有了疑问或遇到了难题,老师不只是听,更要给他们点拨,注重发挥评价功能,增强学生学习信心,关注学生成长。
“多元教学评价,建立学习信心。”在教学《盼》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,“日常生活当中,你肯定有过期待某件事情的体验,那下面请你回忆并记录下来与同伴分享吧。”除了教师评价外,也可采用学生自评、同学互评等形式来进行评价,这样不仅充实了评价主体,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,进而不断地提高习作能力。
结 语
总之,教和学是周而复始、循环往复的过程,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,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,不断优化教学方式,通过趣味引入课堂、关注情境创设、强调合作探究、举办读书活动、鼓励大胆质疑、开展实践活动、进行多元教学评价,以及运用多种策略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高效进行,达到教育的目的,促进育人质量的提高,让学生学有所获,增强能力,获得发展。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